游戏江南才子唐伯虎物品介绍,游戏江南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到底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吗?他有何作品流传后世
明代的唐伯虎和祝枝山,文征明,徐征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字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多才多艺,性格豪放不羁。几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故事。今天,我们只讲几则为人们所喜爱的,与对联有关的故事。联语交朋友
相传唐伯虎年轻时为了追求秋香姑娘,从苏州来到无锡东亭,卖身相府,改名华安,做了书童。第二天,老管家领他到街上剃头改装。理发师傅听说华安善吟诗作对,就请他为店堂题写一副对联。唐伯虎推辞不过,只好写了一联:
长发长发长长发
发长发长发发长
理发师傅看了,连连称妙。唐伯虎以为他只是出于礼貌才有这番恭维,便问:“妙在哪里?”理发师傅指着对联道:“好就好在此联虽用‘长',‘发'两个字,但含义却十分丰富;‘长'字有长短的长,生长的长和解释为常常的长这三个意思;‘发‘字,不仅有头发的意思,借音也可有发财的发这个意思,以音合义,变化出不同的意思。”
唐伯虎见这位理发师傅竟然也有这么好的文学修养,有心与他结交,但是,还想试一试他的对句功夫,于是,便笑着说道:“昨日我到东亭,偶得上联,不知师傅能对下联否?”说罢吟道:
东亭亭阁阁东亭
理发师傅听了知是考他,笑吟道:
虎丘丘石石虎丘
唐伯虎越加高兴,笑吟道: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吴中四才子包括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然而我们最熟悉的是唐寅,因为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是家喻户晓。历史上并没有这件事,他在历史上是以他的文艺才华而著称。那么他都有哪些作品流传于世呢?

1.绘画
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山水画他学习了南宋的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画面布局严谨,造型真实生动,并对三川河流有亲身的体验和真实感。主要作品有《春山伴侣图》,《杏花茅屋图》等。他的人物画具有写实的特点,形象准确,神韵独具。代表作有《秋风纨扇图》,《李端端图》等。他的花鸟图格调洒脱,富于真实。代表作有《雨竹图》,《风竹图》,《杏花图》等。

2.书法
唐寅的书法源自书法大家赵孟頫(fǔ)、李邕、颜真卿、米芾(fú)等。他的书法丰润灵活,俊秀挺拔,代表作有《落花诗册》,《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收藏);《七言律诗轴》,《山路松声图轴》和《西洲话旧图轴》这三个作品都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收藏)等。

3.文学
唐寅的文学以才情闻名,他的诗以游记,题画,感怀为主。他的诗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一年歌》,《闲中歌》等六百多首。
总之唐寅的文化水平相当高,至今无人能比。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 他诗画双绝,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后世的唐伯虎被戏剧化了,都盖上“风流”的烙印,让人想起“风流”的才子,那自然是唐伯虎了。其实唐伯虎一生仕途坎坷,遭人妒忌,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唐伯虎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代表作《桃花庵》等。
他也是天才画家,代表作很多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等。
唐伯虎字画真迹价格是1150万元,由于唐寅在人们心中的知名度,所以许多人还是愿意花重金收藏其作品。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唐伯虎字画作品已有12件成交价超过1,000万元。
《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唐伯虎点秋香作诗
1、桃花屋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2、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3、请教,教上较,先请而后教,教后而先请,先请而先教,后教而后请。
4、本夫子原籍三水,现为华府首籍西宾,手执白纸扇,我原籍苏州,现任华府伴读小书童,门前一对红花大红棍。
5、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6、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7、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8、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疆,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不入流。不尽英雄豪杰慕,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因三次看见秋香,秋香三次对他微笑,所以唐伯虎就被秋香的外貌深深的吸引,为把秋香追到手不惜扮作下人到华府做书童,负责教华太师的两个儿子,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能与秋香百年好合,成为一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