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牛手游网

二战飞机空战游戏

栏目

二战飞机空战游戏无限金币,二战飞机空战游戏

来源于网络 2025-09-17 10:53:28

二战时飞机靠什么导航的,舰载机在空中执行任务后怎么找到母舰的

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逐渐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霸主,而航母战斗力的核心就是航母上所搭载的舰载机。与现代航母和舰载机装备有先进的航电和导航系统所不同的是,二战时期的舰载机要想找到航母降落主要是依靠自己手工和目视导航,或者是依靠无线电导航,来保证自己可以找到航母进行降落。

(二战期间航母舰载机成为了海战的核心武器之一)

无线电导航的方式相对来说是当时航母舰载机最方便的返航方式了。其主要是依靠舰载机上安装的无线电罗盘,可以接收航母或导航中继机发射的无线电导航信号。无线电罗盘主要由天线,罗盘指示器和接收器组成,可以测定飞机与无线电来源之间的夹角,以此来帮助飞行员判断航向。如美国海军的YE-ZB系统,将航母为以同心圆分为12个区,每个区对应有自己的莫尔斯编码,飞行员可根据编码来确定方位。不过,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无线电在远距离时会有盲区,所以还需要中继飞机提供无线电中继导航服务。

(美军的无线电导航罗盘系统)

而手工导航就是飞行员在无法得到无线电导航时所采取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靠飞行员自己来找航母。飞机上都会有地图,根据出发时航母的位置,与目标的位置,进行三角计算,估计出航母可能出现的位置,在利用目视的方法搜索航母。这样的方法有点看运气的成分,如果是鱼雷机、轰炸机之类的飞机,由于人数比较多,人工导航的能力要好一些,如果是单座机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倘若可以顺利找到航母附近,就可以依靠无线电进行导航降落了,倘若不走运,那就能降落在哪里就降哪里吧,陆地和海上都不乏迫降成功的案例。

二战期间还没有GPS,当时的飞机的导航手段主要有这几种,最开始的是利用机载陀螺仪导航,这种导航方式主要是根据战机的飞行时间、速度,已经当前环境的风速来进行方位推算的,进而可以在大致上确定自己的飞行航线,在达到预定的目的地范围后,还需要飞行员自己通过参考相关的地标信息,比如附近的山脉、岛屿或者是河流等,最后再确定最终的目的地。但是,这种导航手段简陋且误差较大,当时有不少失踪的飞机就是使用的这种初级导航手段。▲二战期间航母上的YE无线电信号天线

到了后面,即进入到了40年代,二战的中后期,那个时候的航母和舰载机之间就已经开始利用无线电进行导航了,不管航母,还是舰载机,上面都有相关的无线电信号收发天线,这种专门用在舰载机导航上面的天线也叫做“YE/ZB无线电适配系统”,即YE表示的是航母上的无线电信号发生器,而ZB则是指飞机上的信号天线。先看上图,上图中用红圈圈住的,就是那个年代的航母上的无线电发射装置,也就是YE天线,而飞机上的ZB信号接收天线又是怎样的呢?一般都是位于飞机的机身底部,继续来看下图,是一架二战期间的“海盗”F-4U战斗机,图中的ZB天线我仍然用红框给框了出来,:

▲“海盗”上的无线电接收天线

▲UHF无线电适配器

除了这个天线之外,飞机上还会有一个特高频(UHF)无线电信号适配器,如上图所示,这个适配器就是用来保证飞机和航母之间实现短波通信的。接着,我们继续来介绍航母和舰载机之间的这个“YE/ZB无线电适配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先看下图,图中的被圈起来的是航母上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的一个“Hayrake”天线,这个天线有什么用呢?

▲YE发射装置上的“Hayrake”天线

首先,这个“Hayrake”天线在工作状态时是会顺时针旋转(由上往下看),速度约为2rpm,也就是每分钟旋转2圈,在旋转的同时会向四周的立体空间内发射无线电信号,所以,假如己方的飞机在这个信号的覆盖范围内,那么机上的设备就能每隔30秒接收到一次由航母发出的无线电信号,那么,问题来了,假如被敌方接收到这个信号,会不会因此而暴露己方航母的位置呢?并不会,因为该信号的内容经过加密处理的,所以敌人根本不可能轻易的通过这个无线电信号来确定己方航母的方位,其实别说是敌方了,哪怕是己方飞行员的飞机,想要知道信号源航母的具体位置,都需要信号进行破译。关于无线电信号如何加密,我们来看下图:▲密码盘简图

“Hayrake”天线在在旋转过程中,会向四周(360度)的发射一个由12个字母组成的密码,但是这12个字母是不确定的,每次任务的字母都不一样。假如,某一次任务的12个字母刚好是图中所示的ABC / DEF / GHI / JKL,那么就以正北方向为0度,顺时针把一个圆分成12等份,每一份为30度,然后前面已经说了,天线的旋转速度是每分钟2圈,所以飞机在一个方位上每隔30秒就会接收到由航母发出信息,如果这个信息是字母“H”的话,那么此时就表示自己的飞机在航母的210~240度方向的范围内,而航母则是在自己的30度~60度的这个方向上,所以,飞机想要找到航母,就必须往自己30~60度范围内的东北方向的飞,如下图所示:

因此,有关二战期间飞机的导航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些,等到再往后,雷达技术、卫星技术成熟之后,就是雷达、GPS这些导航手段了。

由于二战的刺激,这个时候的军事科技正快速提升着,然而对于雷达这种新兴产物,仍然是知之甚少。虽然当时英国已经发明出了雷达,但由于自身体积过于庞大,所以一般只能执行防空警戒的任务,像是导航或指引战斗机去哪里回哪里这些精细活,雷达根本就做不到。

那么在这个时候战斗机或是轰炸机用什么来导航呢?那就是无线电。很多人都觉得无线电不就是那种用来打莫尔斯电码的发报机吗?其实原理是相同的,为何全在千里的两台发报机没有电线连着,但却仍然能将情报送出去?是因为发报机拥有着独特的电讯号。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战斗机上都会在机身上安装一条纵向贯穿的线,这条线便是接收与发送无线电讯号的。

当时利用无线电作为导航工具是当时普遍的一种做法,一般战斗机在外出执行任务时飞行距离一般都不会太长,只要在起飞前知道要去哪里飞多远即可。而飞机在回航的时候就要简单许多,只要飞行到能够接收电讯号的距离,跟随着无线电讯号的来源,就可以找到自家的机场或是航母。当然有些时候也会迷航,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鱼雷机才找到了赤城加贺。

这是航程较近的战斗机,那么远程的轰炸机呢?这就需要有些技术了,基本上份两点。一是轰炸机内部配备有领航员,负责指引飞行路径和观察地面地标来判断具体方位,二是派出间谍在轰炸区域释放无线电讯号,指引轰炸机前来投弹。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的飞机要么就靠无线电讯号导航,要么就靠升空时飞行员戴着的地图通过目视自行判断寻找。毕竟这个时候雷达还很原始,无法为战斗机提供便利。

二战时的机载雷达远没有普及,美国到1943年才第一次为大型轰炸机装备雷达,而且当时的技术能够造出来的机载雷达那是相当的大,也相当的笨重,因此战斗机根本装不下!自然也就不能用雷达来导航了!
二战的导航主要靠的飞机上的陀螺仪、罗盘和地图,尤其在浓雾天气或海上搜寻目标,飞行员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导航仪器,以便飞出去了能够按照大致的原有方向飞回来!而在陆地上空作战就要好得多,比如不列颠空战的时候,英国就普及了地面警戒雷达,依靠警戒雷达发现目标,然后采用无线电通讯来指引己方战机进行拦截作战,英国飞行员回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警戒雷达为其指明方向!

而如果深入敌国作战,比如德国轰炸机对英国本土的轰炸,当时的导航主要靠的就是参考地面参照物了,于是才有了英国魔术师利用灯光技术变出了另一个伦敦,诱导德国轰炸机投下了炸弹!二战轰炸机深入敌国大后方进行轰炸是一种常态,这时候的导航主要就是找到地图上的地面参考物来确定方向,因此当时的轰炸机都有一个手捧地图的导航员!

而对航母舰载机来说,1939年以后的海军航母,这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有了雷达,所以返航的飞机可能一时找不到航母,但是航母可以通过雷达看到飞机,然后通过无线电引导飞机返回母舰!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落后,以及大批新兵蛋子飞行员没有经验,加上实战紧张情绪的影响,部分舰载机飞回来后找不到航母那也是时有发生,而且还发生过日本偷袭中途岛飞行员找错了家,准备降落在美国航母上,最关键的是美国航母最初也没有认出来,还准备接收这架战机,不过最后在降落过程中双方都发现不对劲,日本舰载机也就被击落了!

一个是用陀螺仪保持航线,再根据空速计计算风速,再结合飞机速度和飞行时间推算距离,差不多到地方了就转为目视,有没有小岛等显著地标。但误差也不小,珊瑚海海战中,约克城号的奥尔特中校率领的4架SBD在返航时迷失方向全部失踪。

二个是无线电制导,依靠无线电罗盘,这玩意看起来像罗盘但不是罗盘,它的指针指示的不是相对于磁北极的方向,而是相对于它所调谐到的无线电台的方向,所以又称为机载无线电测向器。也就说它给出飞机纵轴相当于某个无线电台的夹角。如果同时测相对于两个无线电台的夹角,还可以直接推算出飞机的位置。或者直接收听,无线电直线传播,听不到就说明你飞偏了。假如在周围岛屿有无线电发射台,这招好使。但在茫茫大洋,此种方法不常见。

三个是大型飞机还可以用气压计确定高度,然后用六分仪导航的,不过经常搞错高度导致坠机(古贺峰一大将向同志们问好)。

最后,中后期美帝航母基本都有雷达了,所以飞机回到母舰附近后,航母可以通过雷达看到飞机。如果舰载机傻了吧唧找不到自己,母舰就通过无线电把飞机召回来。

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用什么方式来导航,与对航空母舰的方位座标主要分为被动与主动两种方式。

被动方式是视载机上都有磁罗盘,磁罗盘在飞机起飞的时候就给自己航空母舰的方向制定了起飞方位坐标。一源在执行任务返航以后,根据磁罗盘的所制定的方位,再根据座标图与飞机的飞行速度就能够找到自己航空母舰的太至方位。那个时代航空母舰一般情况下都是烧重油作为动力的航空母舰烟囱烟迹都很明显,飞行员远远远的就能看到夜间起飞,航空母舰上还有起飞降落坐标灯与航行指示灯等等,根据灯的色数量以及形式来判断航空母舰的起飞降落方位。

二战时期航空母舰以及航空母舰编队中的战列舰者是巡洋舰,会按照规定的频率与波长不断地发出无线电导航信号。在其在起飞作战,返航时,都会根据这些无线电信号的强弱与方位来进行坐标导航。

还有一种导航方式就是利用敌方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坐标,美日合拍的电影偷袭珍珠港也就是《虎虎虎》中航空母舰舰载机飞行编队的编队长渊田中佐所率领的突袭编队就是利用美国夏威无线电广播电台的所发出的广播信号进行被动导航的。

由于二战时期的科技水平有限,二战时期的大部分战机都没有装备雷达,战机在攻击作战的时候,只能依靠着飞行员的个人判断来寻找目标和返航。二战中的战机在作战前,一般都会携带指南针、陀螺仪和地图,当战机离开机场去进攻敌方目标的时候,通过陀螺仪来保持一定的方向,避免在半途中跑偏迷路。同时战机还能够通过地图和罗盘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寻找一些标志性建筑作为参照物,随时调整飞行的方向。

舰载机在作战的时候也是一样,出发前舰载机会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寻找一些比较明显的参照物。不过由于航母在海上需要经常移动,舰载机能够寻找的参照物也比较有限,因此航母在放出舰载机之后吗,一般都会打开无线电源,释放出去无线电信号,以便于让舰载机返航的时候,能够跟随着无线电信号找到航母。当然舰载机能够通过无线电源找到自家的航母,敌人也能够通过无线电源找到我方航母的位置,因此一些航母在作战的时候,都会选择无线电静默。

如果航母选择了无线电静默,那么舰载机就只能靠着自身的本领去寻找航母编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整个航母编队全部采用了无线电静默,美军监测不到日本航母的位置,日本舰载机也无法通过无线电信号确定自家航母的位置。在航母不打开无线电信号的情况下,航母为了能够安全接收舰载机,只能在舰载机出发前,和舰载机约定好返航位置,舰载机完成攻击之后,按照约定的路线与航母会合。

为了保障舰载机编队能够顺利返航,二战时期的舰载机编队中,都会有一两个经验老道的飞行员。这些飞行员熟悉舰载机的返航路线,能够带领整个队伍找到航母的位置。由于二战时期的导航条件比较差,二战中有很多舰载机飞行员,都因为没有找到航母降落,而掉进了海里喂鲨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二战飞机空战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