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牛手游网

三国之汉末宗亲

栏目

三国之汉末宗亲 三国之汉室

来源于网络 2025-10-06 10:36:31

东汉末年有多少刘氏宗亲

幽州牧——刘虞

东汉末年,幽州曾经是公孙瓒和袁绍的势力范围。但是,在公孙瓒之前,幽州是刘虞这位刘氏宗亲来执掌的。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

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刘岱是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兖州刺史。

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作为汉室后裔,刘繇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

荆州牧——刘表

相对于以上三位刘氏宗亲,荆州牧刘表自然被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所熟悉。东汉末年,刘表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

益州牧——刘璋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宗室,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汉末天下十四州,汉室宗亲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没能挽救汉朝

一汉朝四百年,刘氏宗族内有了自己的宗族文化。因为历史上的七国之乱等刘氏宗族内乱的前例,导致后期刘氏对政权争夺很是忌讳,后代形成的性格多是安分守成治理一方天下的,比如刘宠,刘虞刘表刘璋刘协都是这样人物。

二是天下舆论难以转换,经过汉末党人和宦官争权夺利的斗争,党人失败后大肆营造了汉气数已尽这种玄乎的舆论,在社会上形成一定风潮。没有一定实力,其他刘氏宗族难以对抗这个大舆论环境。

三以为曹操事忠臣扶持汉室,结果被诓骗愚弄

四 怕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五 刘备自己实力和运气差,虽然德行高能招揽强大的文臣武将配置

东汉由于宦官和外戚的轮流掌权,所以都是选择拥立容易控制,年少的皇子来当皇帝,比如东汉末年的汉桓帝15岁,汉灵帝10岁,少帝13岁,汉献帝8岁等等。这就造成了光武帝直系的宗亲本来就少,随后各地闹饥荒,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很多宗室都流落在外了。所以,东汉末年,活跃在朝廷和地方的光武帝直系只有刘虞,刘宠二人,还有刘晔,但是属于曹操的谋臣。其他的拥有地盘和实力,有可能光复汉室的宗室,如刘焉,刘表,刘岱,刘繇都属于西汉皇室宗亲,属于旁支了,就更别提刘备这个存疑的西汉中山靖王之后。



董卓入长安以来,废黜了少帝,拥立了8岁的刘协(汉献帝),把京都弄得是乌烟瘴气。但是,董卓也不是没有脑子,军队虽然管理混乱,政治上董卓还是要弄出点样子,拉拢下人心。所以,董卓推荐刘虞任大司马,推荐刘表到荆州,刘焉到益州等等。因此,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焉和刘表没有参与,一方面是自保思想,毕竟不是直系的宗亲。另外一方面,益州和荆州也还存在着内外威胁。刘表还好,只是想着治理好荆州,成为一片净土。而刘焉就恶劣了,一度想自立,刘表看不下去了,于是和刘焉互攻了起来。而刘虞不但是东汉直系,而且有才干,有威望,为东汉治理北地边疆,政绩卓越。所以,袁绍当关东联军的盟主时,建议拥立刘虞为帝,不过遭到曹操等人反对。董卓也是最忌惮刘虞,一度要调他入朝,不过因为战乱,没有成行。最后,刘虞因为和公孙瓒不和,被公孙瓒杀害,而公孙瓒也因此事,被围攻消灭。

(刘宠)

另外一位直系的宗亲陈王刘宠,箭法出色,还打败了黄巾军,拥兵十万,陈地治理得也不错。本来刘宠是最有可能光复汉室的,而且还是名正言顺,但是讨伐董卓时,他只是带兵在阳夏做个样子,还自称辅汉大将军,这是其实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声望。后来,袁术称帝,派人来陈国来取粮草,被刘宠的国相骆俊拒绝。于是,怀恨在心的袁术,派遣刺客张闿借口路过陈国,然后刺杀刘宠和骆俊。另外,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被这个张闿杀害的。



讨伐董卓中,真正参与进去的宗亲,只有一个刘岱,但是刘岱能力,威望都不够,最后还死于黄巾军之手。还有刘繇担任扬州刺史时,袁术已经称帝,好不容易在曲阿站住了脚,又遇孙策的威胁,最后刘繇逃到了豫章,不久去世。而身份存疑的刘备,是东汉最后的希望,可惜刘备时期的天下,人心向背已经变化,曹操又有“挟天子”之势,别忘了,人家汉献帝才是直系,因此刘备最后也没能力挽狂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三国之汉末宗亲